中文版  |  English
新闻中心

 
【地方环监】脚步丈量绿水青山肩扛环境监测重任
 
 

“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。”近年来,“恩施蓝”成为靓丽底色,州城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提升,优良率由2016年的85.4%提高到2021年的95.9%,人民期盼的“蓝天白云常驻”美好景象成为现实。

优异的成绩背后,是环保工作者的勠力同心,是环境监测人员的辛勤付出。

2022年,恩施市环境监测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各类环境监测工作,水泥厂、污水处理厂等重点企业遍布他们的足迹,笔直的烟囱排气筒成为他们的主战场。

攀烟囱 战酷暑

身着采样专用马甲,手提沉重监测设备,顶着高温炙烤,攀爬上高60多米的窑头窑尾排气筒监测平台,几个小时的监测,只为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。

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灰尘布满全身,周而复始,次次都是“灰头土脸”。

“考验企业的我们,经受不住太阳的‘烤’验怎么行?”汗水滴落,监测人员笑着说。

正是一次次这样艰辛的付出,才倒逼企业达标排放,持续保证辖区良好的环境质量。

恩施市境内以山地为主,地形复杂、落差较大,乡镇多、雨季长、路途远等因素让采样变得异常困难。

工作人员采集水样


近日,该站工作人员来到沐抚集镇水源所在地——母猪笼进行采样,到达该地后发现车辆无法进入,只能每人背着10多公斤重的采样瓶和设备,拄着木棍攀爬。

“当时蚊虫就在身旁嗡嗡响,但是没办法,只能任由它们咬。”工作人员回忆道。

今年以来,全市22个饮用水源地采样工作共出动200人次。他们感受过夏日毒辣的阳光、汛期凶猛的洪水、冬日呼啸的寒风,但始终任劳任怨,用一副“铁肩膀”勇担使命。

守底线 严分析

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除现场测定项目外,需实验室测定的项目就有26项,每次监测前期准备工作就要1天,监测站人手虽少,但分工明确,忙而不乱,大家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案团结协作,齐心协力推动监测工作有序有效开展。

在实验过程中,监测指标多、任务重,其中BOD5监测需耗时5天,进入实验室做样便是一整天,几乎每次实验结束都有星星相随、月光相伴。

实验室分析后便要出具报告,而全站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低,部分分析项目仍依靠传统的手工分析方法,如此“窘迫”的环境下,工作人员依旧保持高度专业性、严谨性,精准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,这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,更需要毅力。

目前,恩施市环境监测站持证项目共61项,2021年出具监测报告90份,监测数据4500余个,数据的背后是监测人员的无悔付出和使命担当。

他们以一份坚守和敬业,彰显出吃苦耐劳、严谨专业的监测“铁军”风范。

常监测 速行动

为进一步核查恩施市声功能区环境监测点位,分析城市环境状况的年度变化规律和趋势,有针对性地加强主要噪声源监管,保证城区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,恩施市启动2022年噪声功能区点位核查工作,按要求对7个功能区声环境24小时噪声监测点进行监测。

两个监测小组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开展行动,每个点位监测完毕后,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处,一个星期时间完成了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核查工作。

尽管白天监测工作顺利完成,夜间还经常收到各类应急信访投诉。在收到投诉后,监测人员迅速响应,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理,对于监测站工作人员来说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的工作模式是常态。

若想知晓什么时候的夜色最美,他们倒能说出一二。

他们用自己的默默坚守获取第一手数据,为城市环境治理、决策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,以自身坚守换得群众安稳,展示出敢为、善为、能为的生态环境监测“铁军”风采。

“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,作为环境监测人员,我们要全力守护恩施的绿水青山,以‘时不我待’的紧迫感和‘咬定青山不放松’的韧劲,迎接新的赶考之路,为恩施‘两山’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展现监测担当。”恩施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说道。